首页 >>游记攻略 >>游靖江王陵,解读明朝历史

游靖江王陵,解读明朝历史1天 精华 优质 实用
  • 2018年1
  • 桂林
  • 靖江王陵
靖江王陵
明朝靖江王陵位于桂林东郊尧山西南麓,距市中心约8千米,有公共汽车直达。
    久负盛名的尧山特有的风景名胜自古诱人,秦代曾在山上建过尧庙,纪念尧帝,故此得名。它是桂林唯一的“土山”,峰峦起伏,绵亘数十里,气势磅礴,山形雄伟高大为桂林群山之冠。山里树海丛林,自然景色十 分迷人。元代诗人吕思诚就写有《尧山冬》诗赞“尧山绝秀岭南天,雪压林岚飘素烟。高倚暮云屏掩翠,半消晴日玉开田……”。在尧山脚下,有一片林茂、旷阔的 丘陵地带,留下相当多的明朝历代藩王陵墓。经多年整修竣工的靖江王第三代庄简王陵,已于1987年向游人开放。临近第九代康僖王陵也已修复,并将打开地宫 迎客。
    每日早班的汽车,驰过解放桥,跨过小东江,沿七 星岩北麓,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奔驰直往尧山。从车窗望去,就远远看见尧山,巍峨雄浑,纵贯南北,晨雾缭绕,莽莽苍苍……驶过六合路、金鸡路,不一会儿抵达 挂子山前。这一带人烟稀疏,草木森然,恍如进入荒野,到处是坟茔罗列的墓地,偶尔发现石人石兽集中一处,不禁引发人们怀古的幽情。
    再绕过几折弯路,明朝靖江王王室墓地到了。在尧山 西南麓宽广的山丘腹地,有靖江王与王妃合墓11座,还有次妃、将军、县郡、中尉、宗室墓等,共300余座,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、延续时间最长、规模最大的 明代藩王墓群,占地方圆约105平方千米。有“岭南第一陵”之称。如今,靖江王陵作为国家级文物景区,将逐步进行修复。所有地上地下的历史文物,对研究明 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学和艺术都很有价值已修复开放的庄简王陵,坐落在尧山西南麓,依山背岭,墓门朝西。大家来到这里会惊异,这个尧山,为什么埋葬了 这么多的王坟呢?据说,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,就大杀功臣。其侄朱文正曾屡建战功,官至大都督,但他骄横残暴,胡作非为,后诬反叛。禁于桐城,不久就死了。 朱元璋于洪武三年(1370年)册封朱文正之子朱守谦为靖江王。洪武九年(1377年),朱守谦就来到桂林就藩。由于不守王规,朱元璋把他召回送归原籍凤阳教养。后稍有悔改,又让他镇守云南,但他恶性不改,再次被召回留京软禁,废为庶民,一直到死。建文二年(1400年),其长子朱赞仪继承王位,余8子皆 封为将军,永乐元年(1403年)一起来到桂林复藩。自此王位世代相袭,历时275年,承袭王位14人。第13代靖江王朱亨嘉在广西自称国监,以武力与在 福州称帝的南明隆武朝廷抗衡,争夺皇位。他举兵东下,被明将瞿式耜擒获,押赴福建处死。因此靖江王除第l代和第13代,以及末代朱亨致为宪定王(属嫡长孙 朱任成,朱亨嘉与朱亨敷为堂兄弟)在清定南王孔有德攻陷桂林,自缢身亡无墓外,其余11王都葬于尧山这块世袭坟场。计有悼僖王赞仪、庄简王佐敬、怀顺王相 承、昭和王规裕、端懿王约麒、安肃王经扶、恭惠王邦宁、康僖王任昌、温裕王履焘、宪定任晟、荣穆王履祜等,有些陵园原已颓败。眼前这一座是第3代朱佐敬靖 江庄简王陵,朱佐敬袭位明永乐九年(1411年),死于成化五年(1469年),在位58年,享年87岁,和妃子沈氏合葬于此,经全部修缮恢复原貌。
    来到墓地陵门,这是一座飞檐翘角复原的三券陵门, 一对睁目昂首的守陵石狮护卫,左右两侧各有朝房,连接长长的赭红色围墙,显得宏伟肃穆,陵园占地52800平方米,呈长方形。进入陵门便是神道,华表矗立两旁,经过三列玉石拱形平桥,山中小溪蜿蜒流过。再过去就是内宫了,只见青砖铺成的神道直达地宫(即 墓室山丘)。外园两侧对仗工整地陈列着十分威严的石制仪仗,可以说是地上的主体工程和艺术中心,规模宏大,气势磅道其中有怪状的狻猊、灵秀的石羊、威猛似 虎的狴犴、豪华瑞气的麒麟,再就是勇士控马,憨态可掬的大象,还有望柱,在内功站立端庄秉笏的文臣,恭敬袖手的男女侍者共有对列石兽、石人11对整石雕成 作品都高达两米多,雕刻栩栩如生,十分威严。然而随着历史演变,一代代王妃尸骨腐烂于地下,而这些藩王陵园及凝结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石雕 像,将不朽地保存下去这是中华民族留下的灿烂文化,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,王陵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。
    来到“棱恩门”(中门二进三开间),相距不远是 一座享殿,额题“棱恩殿”,三进五开间。这是重建恢复的一座飞檐斗拱、朱漆彩画、琉璃绿瓦的古典建筑,显得十分华丽堂皇,是祭祀的重要场地。如今辟为靖江 王陵博物馆陈列室,今年已整修一新,展出墓葬出土的文物史料,主要有遗址图片和青花瓷器梅瓶、陪葬泥俑和珍贵的金玉佩饰艺术品。
    庄简王、妃合墓的大殿后面,陵丘如一座土山包 (宝城),高达10米,周长近100米,下面是地宫。陵园四周茔地近6公顷,松林苍翠,阴郁幽静;沿尧山下西南腹地,其他王陵墓群风貌,建筑规格大致相 同,晚期石像刻制精细。这里成为追溯历史、警策人间的血泪史迹;也显示着古代高超的石雕技术,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!


评论